时间: 2025-05-01 11:3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6:43
词汇“布素”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布素”这一词汇的分析:
“布素”字面意思是指简单的布料或朴素的衣物。其中,“布”指的是布料,“素”则常用来形容简单、朴素或未染色的状态。
由于“布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物的衣着简朴,或者用来比喻人的品性朴实无华。
“布素”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布”和“素”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物质状态或人的生活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朴素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布素”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赞扬人物的品德。
“布素”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简单自然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清贫但高尚的隐士形象。
由于“布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布素”来形容自然景色或人物形象,如:“山间布素,溪水潺潺,一派自然风光。”
视觉上,“布素”可能让人联想到未经染色的棉布,呈现出自然的白色或米色。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联想,但可以想象到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声音,如鸟鸣、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布素”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plain cloth”或“simple fabric”。
“布素”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朴素、简单生活方式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及其价值观。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