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6:05
词汇“畔臣”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信息中提取和推测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畔臣”字面意思可以拆分为“畔”和“臣”。“畔”通常指河岸、湖岸等水边的边缘,而“臣”则指古代的臣子或官员。结合起来,“畔臣”可能指的是在水边或与水边有关的官员或臣子。
由于“畔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指的是负责管理水域或河岸的官员。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由于“畔臣”的使用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河官、水官(指负责水域管理的官员)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因为“畔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畔臣”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对特定职责官员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性和不常用性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水域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因此“畔臣”这样的官员可能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畔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和水利管理。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畔臣”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存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畔臣”作为一个古代官员的角色,出现在历史小说或剧本中,负责管理水域和河岸。
由于“畔臣”与水边有关,可以联想到宁静的河岸、流动的水声和古代官员的形象。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畔臣”的词汇,因为它是一个非常特定和不太常用的词汇。
“畔臣”是一个特定且不常用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对水域管理的重视。在现代语言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非常有限,但它对于理解古代官僚体系和水利管理有一定的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特定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畔】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畔,田界也。 、 《左传》-如农之有畔。 、 《国语·周语》-修其疆畔。
2.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