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5:38
户籍:户籍是指国家依法对公民个人身份、家庭关系和居住地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的制度。它通常包括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等信息,以及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居住地址。
户籍一词源于古代的“户”和“籍”,古代**有“户部”负责管理户籍,记录人口和赋税。随着社会的发展,户籍制度逐渐完善,成为现代国家管理人口的基础制度。
在**,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结构、教育资源分配、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紧密相关。户籍制度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就业、教育等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户籍制度常常引发关于公平、自由流动和社会正义的讨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限制、不平等和改革的必要性。
个人在办理身份证、结婚登记、子女入学等事务时,都需要提供户籍信息。户籍的变动(如迁移)也可能涉及一系列行政手续。
在诗歌中,户籍可以象征一个人的根和归属感:
故乡的户籍,是我心灵的坐标, 无论走多远,总有一条线牵引着我。
户籍可能让人联想到政府机关的办公环境,或者是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在不同国家,户籍制度的形式和作用各不相同。例如,美国的社会保障号码(SSN)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的户籍制度,但功能和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户籍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管理工具,不仅记录了个人的基本信息,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了解户籍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运作机制和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户籍相关的词汇和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进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1.
【户】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門)字的一半。汉字部首之一。从“户”的多与门户有关。本义:单扇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户,半门曰户。 、 《字书》-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 、 《易·丰》-窥其户。 、 《仪礼·聘礼》-设于户西。 、 《礼记·礼器》-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 《乐府诗集·木兰诗》-木兰当户织。 、 、 晋·干宝《搜神记》-出户望南山。 、 、 明·魏禧《大铁椎传》-窗户皆闭。
【组词】
户下、 户牡、 户门、 户钥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