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1:3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1:34:27
恩遇:指受到的优待或好处,通常是出于他人的善意或恩惠。这个词汇强调了受到的待遇是超出常规的,带有感激和尊敬的情感色彩。
“恩遇”一词源于汉语,由“恩”和“遇”两个字组成。“恩”指恩惠,“遇”指遭遇或待遇。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恩遇”一词的记录,其含义与现代基本一致。
在**传统文化中,“恩遇”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感恩。在儒家思想中,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因此“恩遇”在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恩遇”一词给人以温暖和感激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得到的帮助,以及对这种帮助的深深感激。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项目中得到了同事的特别帮助,这种超出常规的支持让我感到非常感激,可以说是我的“恩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恩遇”:
春风拂面,恩遇如织, 心存感激,岁月静好。
“恩遇”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和煦的微风,以及感恩的心声。在视觉上,可以是一幅描绘人与人之间互助的温馨画面;在听觉上,可能是感恩的话语或音乐。
在英语中,“恩遇”可以对应为“favor”或“kindness”,但这些词汇在表达上可能不如“恩遇”那样强调感激和尊敬的情感。
“恩遇”是一个富含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受到的特别待遇,还强调了对此的感激和尊敬。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恩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增强人际交往的深度。
1.
【恩】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恩,惠也。 、 《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 、 《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2.
【遇】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遇,逢也。 、 《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遇主于巷。 、 《书·序》-乃遇汝鸠汝方。 、 《礼记·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公羊传》-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
【组词】
遇庭、 遇人不淑、 遇缺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