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3:5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3:50:05
支配阶级:这个词汇通常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中使用,指的是在社会结构中拥有权力和资源,能够对其他阶级进行控制和影响的群体。这个阶级通常通过政治、经济或社会手段来维持其统治地位。
在文学中,“支配阶级”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小说或故事中的社会结构,展示其对主角或其他角色的影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现实世界中的政治或经济问题。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和政治学,这个词汇是分析社会结构和权力动态的关键概念。
同义词:统治阶级、上层阶级、精英阶层 反义词:被支配阶级、底层阶级、弱势群体
“支配阶级”这个概念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和政治分析中,但其核心含义——关于权力和控制的讨论——保持不变。
在许多社会中,支配阶级的存在和行为是社会不平等和冲突的根源。这个词汇在讨论社会正义、平等和改革时经常被提及。
对于许多人来说,“支配阶级”可能引发关于不平等、压迫和反抗的情感反应。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革命和现代的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支配阶级”这个词汇,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从而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提供一个有力的框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支配阶级的阴影下,/ 梦想被扼杀,希望被埋葬。/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终将照亮被压迫的心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穿着正装的人在会议室中讨论重要决策,而外面的世界则是普通人在辛勤工作。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紧张的旋律,反映出权力斗争的紧张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支配阶级”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关于权力和控制的讨论——是普遍的。例如,在某些文化中,这个概念可能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家族联系更紧密。
“支配阶级”是一个强大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权力动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分析和讨论社会问题。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并在讨论中更有效地表达我们的观点。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配】
(形声。从酉,己声。按:一说不从“己”声,应是“妃”省声。本义:用不同的酒配制而成的颜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吴善述广义校订:“配即《内则》注所谓以清与糟相配也。”-配,酒色也。
3.
【阶】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皆声。本义: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阶,陛也。字亦作堦。 、 《尚书·大传》-御史奏鸡鸣于阶下。 、 何晏《景福殿赋》-浮堦乘虚。 、 《荀子·乐论》-三揖至于阶。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庭阶寂寂。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匍匐阶下。
【组词】
阶廊、 阶檐、 阶陛、 阶除、 阶墀
4.
【级】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及声。本义:丝的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弟之称。”-级,丝次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