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09
“清平官”一词源自**古代官制,特指那些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维护地方治安和风纪的官员。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清正平和的官员”,强调其职责在于保持社会的清廉和秩序。
在文学作品中,“清平官”常被用来象征公正和廉洁,如在古代诗词或小说中,清平官往往是正面形象,代表法律和正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法律相关的讨论中,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法学,清平官的研究涉及古代官制和法律执行。
同义词强调的是官员的廉洁和正直,而反义词则指向腐败和不正之风。
“清平官”一词起源于**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有所变化。在古代,清平官是实际存在的官职,负责监察和维护地方秩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更多地被用作象征或比喻,代表公正和廉洁。
在**传统文化中,清平官象征着公正和廉洁,是社会秩序和道德的维护者。在社会背景中,清平官的形象常被用来批评和反思现实中的腐败现象,鼓励官员保持清廉。
提到“清平官”,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公正、廉洁和正义,这种联想往往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追求正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清平官”这个词,但在讨论社会正义和官员廉洁时,这个词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象征和参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清平官如明月,照亮黑暗的角落,公正无私,人心所向。”
视觉上,清平官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画像,穿着官服,手持文书,严肃而庄重。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戏曲中对清平官的赞颂或描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官职或概念可能存在,如西方的“公正法官”或“廉洁官员”,虽然具体名称和职责不同,但都强调公正和廉洁的重要性。
“清平官”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官制的记忆,也象征着公正和廉洁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提醒我们追求正义和清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