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8:11
“朱口皓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嘴唇红润,牙齿洁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尤其是指女性的美貌。
在文学作品中,“朱口皓齿”常被用来描绘女性角色的外貌特征,增添其美丽和吸引力的形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人的外貌时,仍可以用来强调其美丽。在专业领域,如美容和牙科,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述理想的美容标准。
同义词:
反义词:
“朱口皓齿”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和小说中常见。它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对女性美的标准和审美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形容美丽的一种方式。
在**文化中,美丽的外表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特别是在古代,女性的美丽常常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因此,“朱口皓齿”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美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美的期待和标准。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的联想,让人想到清新、纯洁和优雅。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的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一个美丽的女性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她外貌的吸引力和美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朱口皓齿映晨曦,
一笑倾城世无双。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女子在清晨的阳光下微笑,她的嘴唇红润,牙齿洁白,这样的画面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sy lips and white teeth”,虽然不如“朱口皓齿”那样富有诗意和形象化,但也传达了相似的美感。
“朱口皓齿”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美的描述,也承载了文化和审美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魂乎归徕,听歌譔之。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目波澄鲜,眉妩连娟,~,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清·陈森《品花宝鉴》第三十八回)
1.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皓】
(形声。从白,告声。本作“皜”。本义:光明)。
同本义。
【引证】
《诗·陈风·月出》-日出皓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
【组词】
皓月、 皓旰、 皓颢、 皓洁
4.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