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8:16
偏颇(piān p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偏向一方,不公正或不全面。它描述的是一种观点或判断缺乏平衡,偏向于某一方面,从而导致不公平或不准确的结果。
“偏颇”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构成部分“偏”意为偏向,“颇”意为程度深。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偏颇之心”,意指不公正的心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文化中,“偏颇”是一个负面词汇,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公正的行为或观点。在新闻和法律领域,避免偏颇是专业伦理的重要部分。
“偏颇”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平、不诚实和偏见。它提醒我们在表达观点时要力求公正和全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某人的偏颇观点而导致团队决策失误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在集体讨论中保持开放和客观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偏颇的阴影下,真理的光芒难以穿透。”
视觉上,“偏颇”可能让人联想到倾斜的天平或不平衡的结构。听觉上,可能与不和谐的声音或不公正的判决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偏颇”可以对应为“biased”或“prejudiced”,它们在含义和用法上相似,都强调了不公正和偏向性。
“偏颇”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不公正的行为,也提醒我们在表达和判断时要追求公正和全面。在学*语言和进行交流时,理解和正确使用“偏颇”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公正态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