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2:09
“俭以养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节俭来培养品德。其中,“俭”指的是节俭、不浪费,“以”是用来、通过的意思,“养”是培养、养成的意思,“德”则是指品德、道德。这个成语强调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俭以养德”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节俭与道德修养的关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通过节俭来培养品德——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相辅相成。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俭以养德”的理念仍然被许多人所推崇,尤其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背景下。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内敛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道德楷模。它鼓励人们在物质追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和提升。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节俭,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培养一种良好的生活*惯和品德。例如,我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慈善捐赠或自我提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俭以养德,心如止水,
节俭生活,品德自高。
不羡繁华,不贪富贵,
简朴一生,德行昭昭。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在简朴的家中静静地读书,周围是简单的家具和朴素的装饰。背景音乐是一首宁静的古琴曲,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平和与宁静,正是“俭以养德”的生动体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Waste not, want not”(不浪费,不匮乏)来表达,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
“俭以养德”这个成语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在物质追求的同时,不要忘记精神层面的修养。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重这种平衡,努力成为一个既有物质基础又有精神追求的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
【俭】
(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俭,约也。 、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司马迁《报任安书》-恭俭下人。
【组词】
俭貌、 俭退、 俭然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4.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