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9:10
词汇“君子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君子”通常指的是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而“卫”则有保卫、守护的意思。将两者结合,“君子卫”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所守护或保卫的事物”。
由于“君子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君子”一词源自儒家文化,强调品德和修养,而“卫”则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意为保卫或守护。
在**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因此,“君子卫”可以被视为对这种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诠释。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总是以君子卫的精神来教导学生,强调道德和责任感,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君子卫的旗帜高扬,
正义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knight in shining armor”(身披闪亮盔甲的骑士),强调英雄主义和道德勇气。
“君子卫”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高尚品德和道德行为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1.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