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6:03
词汇“王役”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王役”这一词汇的分析:
“王役”字面意思是指为国王或君主服务的职责或任务。在古代,这可能涉及到军事、行政、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由于“王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某人为国王服役的情况,但这通常会用更具体的词汇来描述,如“王臣”、“王官”等。
“王役”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王”指国王或君主,“役”指服务或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因为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变得不常用。
在古代**,王役可能与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有关,是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对于现代人来说,“王役”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距离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由于“王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王役”用于描述一个现代人承担某种重要职责或任务,以此来比喻其重要性和责任感。
由于“王役”与古代宫廷有关,可以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宫廷场景,或者是古代乐曲中的宫廷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来描述为君主或国家服务的职责,如英文中的“royal service”或“imperial duty”。
“王役”作为一个不常用的词汇,其意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日常表达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和具体的词汇。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