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51
“不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没有预料到或没有事先想到。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件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或者某人的行为、反应超出了预期。
在文学作品中,“不意”常用于描述情节的转折,增加故事的悬念和戏剧性。例如,一个角色可能会“不意”地发现一个秘密,或者遭遇一个意外的**。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表达惊讶或意外的情绪,如“我真不意你会这么做”。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法律和军事领域,“不意”可能涉及到策略和计划的意外变化。
“不意”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都可以找到“不意”的使用例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丰富,但其核心意义——出乎意料——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不意”常常与“天意”相对,强调人事的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可能会用“不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暗示对方的行为或决策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
“不意”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轻微的惊讶或好奇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意外惊喜或不幸,以及人们对这些意外**的反应和适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不意”的情况,比如朋友突然的拜访,或者工作中突发的任务。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更加灵活和适应变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意”:
春风不意拂面来,
花开满园人自猜。
“不意”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突然的闪光或突如其来的声音,如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花,或者寂静的夜晚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
在英语中,“unexpected”可以对应“不意”,但在使用上可能更加强调意外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例如,“unexpected guest”(不速之客)和“unexpected success”(意外的成功)。
“不意”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用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的意外性,还反映了人们对这些意外的情感反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不意”对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