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3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36:44
拒之门外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某人或某物拒绝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基本含义是指拒绝接纳或排斥某人或某事。
拒之门外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由“拒”和“之门外”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拒”意味着拒绝,“之门外”表示在门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拒之门外** 常常与面子和人际关系有关。拒绝某人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谨慎。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拒绝和排斥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孤独和被排斥的感觉。在表达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因为误解而将一个朋友拒之门外,后来通过沟通解决了误会,重新建立了友谊。
在诗歌中,可以将“拒之门外”融入到描述人际关系的诗句中:
月光洒在紧闭的门上,
我心中的你,被拒之门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扇紧闭的门,门外有人徘徊,门内的人却无动于衷。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孤独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被拒绝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ut the door in someone's face”,意思相似,但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拒之门外 这个词汇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情感色彩,能够准确地传达拒绝和排斥的含义。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注意其情感和社交影响,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他被~,只好悻悻而归。
1.
【拒】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其不可者拒之。 、 《荀子·仲尼》注-拒敌也。 、 《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组词】
拒御、 拒敌、 拒捍、 拒马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4.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