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5:3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5:35:33
“恶报”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因做坏事而遭受的不良后果或惩罚。它通常用于描述因果报应的概念,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在文学中,“恶报”常用于描述反面角色的最终结局,强调道德的公正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恶报”来警告或劝诫他人不要做坏事。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这个词可能用于讨论道德责任和后果。
同义词“报应”强调因果关系,而“惩罚”更侧重于外在的制裁。反义词“善报”则强调做好事带来的正面结果。
“恶报”一词源自汉语,历史悠久,与**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恶报”与儒家和的道德观念紧密相关,强调行为的后果和道德责任。在社会中,这个词常被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恶报”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正义得以伸张的满足感,同时也可能引起对恶行的厌恶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听到长辈用“恶报”来教育孩子不要做坏事,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行,恶报如影随形,善恶终有报,天道轮回不欺。”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街道上行走,背景音乐是低沉的管弦乐,营造出一种命运不可逃避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karma”(业)来表达,它源自印度教和**,强调行为的因果关系。
“恶报”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传达了因果报应的概念,还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道德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负责任的选择。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