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3:18
布币:布币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式,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流通。它以布匹为原料,模仿农具铲的形状铸造而成,因此也称为“铲布”。布币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像铲子,有的像刀,有的则较为扁平。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布币常被用来象征财富或交易的场景,如《史记》中描述的市场交易。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布币一词较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考古话题时。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和货币学等领域,布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和贸易情况。
同义词:铲布、古币、古代货币 反义词:现代货币、电子货币
布币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材质和形状,即以布匹为原料,模仿农具铲的形状铸造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布币逐渐被其他材质的货币所取代,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依然被人们所重视。
布币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易媒介,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见证。布币的流通和使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贸易网络,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布币带给人的情感反应主要是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慨。它让人联想到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过布币的实物,那种古老而沉重的质感让我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布币:
古铜色的布币,沉睡在时光的尘埃,
见证了春秋的繁华,战国的烽火。
每一道刻痕,都是岁月的痕迹,
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流传至今。
布币的视觉联想是古老、沉重和历史的沉淀。在听觉上,可以想象考古学家挖掘布币时的金属碰撞声,或是古代市场交易时的喧嚣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古代货币形式也有出现,如古希腊的硬币和古罗马的铜币。这些货币形式虽然在材质和形状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经济和社会特点。
布币作为古代货币的一种形式,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通过对布币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背景,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历史认知都有重要的影响。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