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7:16
“东下”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从西向东移动或下降的动作。字面意思是从东边下来或向东边移动。
在文学作品中,“东下”可能用来描述太阳的移动,如“夕阳东下”,描绘日落时分太阳从西向东沉落的景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地理或历史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气象学,可能会使用“东下”来描述气流或水流的特定方向。
同义词“东流”和“东移”在描述物体或现象向东移动时可以互换使用,但“东流”更常用于水流,而“东移”则更广泛适用于各种物体或现象的移动。反义词“西上”和“西行”则描述相反方向的动作。
“东下”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方向词“东”和动词“下”组合而成,描述一个从西向东的下降或移动动作。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太阳或星辰的移动。
在**文化中,东方常常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因此“东下”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带有积极或象征性的意义。例如,描述一个人或事物从东方到来,可能象征着新的机遇或希望。
“东下”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日落景象,带来一种平和与结束的感觉。在个人情感上,可能与期待新的开始或结束旧的阶段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东下”这个词汇,除非在描述特定的自然现象或历史**时。例如,在讨论古代战争策略时,可能会提到“东下”的战术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夕阳东下,余晖洒满古道,一抹金黄,是日暮的温柔,也是新晨的预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夕阳东下的画面,天边泛着橙红色的光芒,大地被温暖的余晖覆盖。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傍晚时分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或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etting in the east”或“moving eastward”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东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虽然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如文学描述或历史讨论中,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美感。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