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9:00
“司马昭之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司马昭的心思”,用来比喻某人内心的真实意图或野心已经非常明显,无法掩饰。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司马昭是曹魏的权臣,他的野心和篡位意图在当时已经非常明显,因此“司马昭之心”成为了形容某人野心勃勃、意图明显的代名词。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和善但内心阴险的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评论那些行为明显、意图不纯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讨论权力斗争和人性中的野心。
同义词:狼子野心、心怀叵测、居心不良 反义词:心无城府、坦荡荡、光明磊落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人的内心状态时各有侧重,但“司马昭之心”更强调的是意图的明显和无法掩饰。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记载了司马昭在曹魏末年的权臣地位和他对皇位的觊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成为了描述人内心真实意图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权力斗争和人性阴暗面的关注。它也提醒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警惕那些表面和善但内心复杂的人。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阴谋和背叛。它提醒人们在人际关系中要保持警觉,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出明显野心但缺乏诚信的同事或领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世事如棋,人心难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阴谋和权谋,而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历史剧中的对话和旁白。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writing is on the wall”,意指某人的失败或不幸已经显而易见。
“司马昭之心”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的缩影,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一种深刻揭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描述人际关系中的微妙情感和复杂动机。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岂所谓~,路人皆见者耶?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5.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