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04
“天壤之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和地之间的距离,比喻两者之间的差距极大,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差异非常巨大,几乎是无法比较的。
在文学作品中,“天壤之隔”常用于描绘人物命运、社会地位或事物性质的巨大差异。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两个事物或人之间显著差异的感叹。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贫富差距、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等。
同义词:天差地远、天渊之别、云泥之别 反义词:不相上下、半斤八两、旗鼓相当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侧重点和语境适应性不同,但都强调了巨大的差异。反义词则强调了相似性或平等性。
“天壤之隔”源自**古代对天地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哲学思考,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成语,用以形容极大的差异。
在**传统文化中,天和地被视为宇宙的两个极端,因此“天壤之隔”自然地被用来形容极端的差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反映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或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和深刻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极端的不平等或巨大的成就差距。它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或个人努力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天壤之隔”来形容我与某位专业领域的专家之间的知识差距,或者描述我小时候的贫困生活与现在的舒适生活之间的巨大变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天壤之隔,一念之间;心若相通,何惧遥远。”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贫瘠的乡村,中间是一条宽阔的河流,象征着“天壤之隔”。听觉上,可以是一首歌曲,通过旋律和歌词表达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orlds apart”,意思也是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天壤之隔”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它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能够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比之晚唐“乱杀平人不怕天”、“抽旗乱插死人堆”,岂但~。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壤】
(形声。从土,襄(xiāng)声。本义:柔土,即经耕作的土地)。
土壤。
【引证】
《说文》-壤,柔土也。 、 《九章算法》。按,息土曰壤,筑土曰坚。-凡穿地四尺,为壤五尺,为坚三尺。 、 《书·禹贡》-厥土惟白壤。 、 《论衡·率性》-深耕细锄,厚加粪壤。
【组词】
壤坟、 壤芥、 沃壤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隔】
(形声。从阜,鬲(gé)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隔,障也。 、 《文选·张衡·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组词】
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 隔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