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0:36
“丘垤”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小土堆或小山丘。它通常用来形容地面上隆起的、不大的土堆或小山包。
在文学作品中,“丘垤”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增添诗意和画面感。例如,在古诗中可能会用“丘垤”来形容田园风光或远处的景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地理特征或户外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地质学中,“丘垤”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类型的地形或地貌。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丘垤”更偏向于自然形成的小土堆,而“土堆”可能更多指人为堆积的土。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指平坦或低洼的地形。
“丘垤”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就有“丘垤”一词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丘垤”常与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赞美。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丘垤”这样的自然景观逐渐减少,但其文化意义依然存在。
“丘垤”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自然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和远离喧嚣的宁静生活。它唤起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过一片由许多小丘垤组成的地区,那里的风景如画,让人感到非常放松和愉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丘垤”:
夕阳下的丘垤,
静谧如画,
心中的喧嚣,
随风而去。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片丘垤在柔和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宁静。背景音乐可以是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ound”或“hillock”,它们也有类似的意思,但在使用和文化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丘垤”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意义和文化背景。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地理特征,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丘】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 、 《广雅·释丘》-小陵曰丘。 、 《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 、 、 《书·禹贡》-是降丘宅土。 、 《周礼·大司徒》-北陵坟衍。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性本爱丘山。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苫蔽成丘。
【组词】
荒丘、 丘林、 丘岳
2.
【垤】
(形声。从土,至声。本义: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小土堆)同本义。
【引证】
《方言》十一-蚍蜉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 、 《诗·豳风·东山》-鹳鸣于垤。 、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赠王定国》-百年炊未熟,一垤蚁追奔。
【组词】
垤堄、 丘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