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0:03
“打筋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身体翻转的动作,通常是指人在空中或地面上做翻滚的动作,类似于体操中的翻腾动作。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形容人跌倒或摔跤的情况。
“打筋斗”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对翻滚动作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不仅限于体育或表演领域,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描述中。
在**文化中,“打筋斗”常与儿童的活泼、调皮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常在描述武术或杂技表演时使用,体现了对动态美和身体技巧的赞赏。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愉快的,尤其是在描述儿童玩耍时。在描述跌倒时,可能会带有轻微的幽默感或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公园看到孩子们在草地上打筋斗,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阳光下,孩子们打筋斗,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翻滚的场景,充满活力和欢乐。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mersault”,虽然在动作描述上相似,但在文化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打筋斗”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描述了具体的动作,还蕴含了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元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筋】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肉之力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 、 《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 、 《荀子·劝学》-筋骨之强。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先折筋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
【组词】
筋皮、 筋厮锁、 筋血、 筋条、 筋马
3.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