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5:10
词汇“低心下意”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低”、“心”、“下”、“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低心下意”字面意思是指心意低下,不张扬,不显露。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内心谦虚,不自高自大,不炫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低心下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推崇的谦逊美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谦逊态度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低心下意”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鼓励人们保持谦逊的态度,不因成就而骄傲。
“低心下意”这个词汇给人以平和、稳重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不图回报的人。它鼓励人们在成功时不骄不躁,保持谦逊的心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遇到过许多低心下意的人,他们虽然才华横溢,但从不炫耀,总是默默地为他人付出。这种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学会了在成功时保持谦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低心下意”:
春风拂面不自傲,
低心下意花自开。
默默无闻香四溢,
谦逊之美入心怀。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山间小道上缓缓行走,面带微笑,不张扬,不炫耀。这种画面让人联想到“低心下意”的意境。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平和的旋律,来表达这种谦逊的态度。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umble”或“modest”,它们都强调了谦逊和不自大的态度。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是相似的。
通过对“低心下意”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谦逊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在成功时保持谦逊,不因成就而骄傲。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
1. 【低】 (形声。从人,氐(dǐ)声。本义:下,与“高”相对)。 同本义。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