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4:22
团粒(tuán l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农业和土壤学领域。字面意思是指土壤中的小团块,这些团块由土壤颗粒通过有机物质或黏土等胶结物质结合而成。团粒结构良好的土壤有利于水分和空气的渗透,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在农业领域,团粒通常指的是具有良好结构的土壤,这种土壤能够保持水分和养分,同时允许空气流通。在文学作品中,团粒可能被用来比喻紧密团结的集体或组织。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农业或土壤学讨论中。
团粒这个词源于对土壤结构的观察和描述。在农业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壤团粒结构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因此这个词在农业科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如团粒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土壤的团粒结构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团粒结构的改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团粒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肥沃的土地和丰收的景象,给人以积极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
在日常生活中,团粒这个词可能不常被普通民众使用,但在农业生产或园艺活动中,了解和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
在诗歌中,可以将团粒比喻为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这片团粒般的土地上, 每一粒土都紧紧相依, 如同我们团结的心, 共同支撑着希望的天空。”
团粒可能让人联想到土壤的质地和颜色,以及在田间劳作时的声音,如犁地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oil aggregate”,用于描述土壤中的团块结构。不同文化中对土壤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团粒结构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公认的。
团粒这个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农业和土壤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团粒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土壤的性质和农业生产的条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