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09
词汇“意切言尽”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意”、“切”、“言”、“尽”。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意切言尽”字面意思是指意思表达得非常贴切,言语已经说到了尽头,无法再增加或减少。这个成语强调表达的精确和完整,通常用来形容说话或写作时表达得非常到位,没有遗漏。
“意切言尽”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表达精确和完整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常见的成语。
在文化中,表达的精确和完整一直受到重视。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言辞和表达的严谨态度,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言”与“行”一致性的追求。
“意切言尽”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谨、精确的印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专业、认真的态度。在情感上,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精确表达的追求和对完美沟通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评价某人的演讲或文章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其表达能力的赞赏。例如,在听完一场精彩的演讲后,我可能会说:“演讲者的表达真是意切言尽,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言辞如刃,意切言尽,
字字珠玑,句句铿锵。
情感深邃,思绪绵长,
诗行间,尽显真章。
在视觉上,“意切言尽”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整洁、有序的文字排列,或者是精心设计的图表和数据展示。在听觉上,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清晰、有力的演讲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he point”或“precise and complete”,但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上,“意切言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通过对“意切言尽”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于表达精确和完整的重视。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和专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也反映了*人对于言辞和表达的严谨态度。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精确和完整的表达方式,以提升我的沟通效果。
齐终之前一日自修遗表,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3.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4.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