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3:19
“僻径”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偏僻的小路或路径。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不常有人走、位置偏远或不易被发现的道路。
在文学作品中,“僻径”常用来营造一种幽静、神秘或隐秘的氛围。例如,在描述一个隐居者的住所时,可能会提到他居住在一条僻径的尽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难以到达或不为人知。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城市规划中,“僻径”可能指那些未被充分利用或规划的道路。
同义词中,“小径”强调路径的狭窄,“幽径”强调环境的幽静,“曲径”强调路径的曲折。反义词则强调路径的宽阔、主要和繁忙。
“僻径”由“僻”和“径”两个字组成。“僻”字古汉语中意为偏僻、不常见,“径”字意为小路或路径。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僻径”常与隐逸、避世的思想相联系,反映了人们对于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地带或未开发区域相关。
“僻径”给人以神秘、宁静和远离喧嚣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探险、隐居或寻找自我。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走过一条僻径,那里的风景如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僻径”:
在僻径的尽头,
时光静止,
心灵找到了归宿。
想象一条僻径,两旁是茂密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路上。耳边是鸟鸣和远处溪流的潺潺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僻径”可以对应为“secluded path”或“hidden trail”,这些词汇同样传达了偏僻和不易被发现的意思。
“僻径”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概念,还承载了人们对宁静和隐秘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
2.
【径】
(形声。从彳(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径,步道也。 、 《字林》-径,小道也。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礼记·月令》-审端径术。 、 《礼记·曲礼》-送丧不由径。 、 《论语》-行不由径。 、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 、 《离骚》-夫惟捷径以窘步。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 、 唐·杜甫《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
【组词】
径术、 径路、 径逾、 径行、 径界、 径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