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21
珠玑咳唾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珠子和玉石一样珍贵的言辞从口中轻易地流出。基本含义是指说话或写作时,言辞优美、精炼,如同珍贵的珠玉一般。
在文学作品中,珠玑咳唾 常用来形容诗人的诗句或文人的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文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或学术讨论中,它可能会被用来评价某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义词:
反义词:
珠玑咳唾 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优美言辞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学术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的优美和精炼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珠玑咳唾** 体现了对语言艺术的尊重和追求,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语言美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高雅、精致的感觉,联想到古典文学中的优美诗句和文章。它激发了对语言美的欣赏和追求,影响着人们对语言表达的态度和期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评价某人的演讲或文章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赞赏。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珠玑咳唾间,诗行如流水。
字字皆珍宝,句句传心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其中一位文人正在书写,笔下的文字如同珠玉般闪耀。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典音乐中的优雅旋律,与这个成语所传达的优雅和精致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ords like pearls" 或 "eloquent speech",但这些表达不如 珠玑咳唾 那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意。
珠玑咳唾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语言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素养。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宋·陈师道《后山诗注·嘲秦观》:“若为借与春风看,无限~中。”
1.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2.
【玑】
(形声。从玉, 幾(jī)声。本义:不圆的珠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璣,珠不圆者也。 、 《书·禹贡》-厥篚元纁玑组。 、 《史记·李斯传》-傅玑之珥。 、 《吕氏春秋·重已》-爱已之一苍璧小玑。 、 左思《吴都赋》-赬丹明玑。 、 《史记·货殖列传》-瑇瑁珠玑。
【组词】
玑镜、 玑贝
3.
【咳】
(形声。从口,亥(hāi)声,①(hāi)本义:小儿笑。《史记·扁鹊传》:“曾不以告咳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②咳嗽 )。
【引证】
宋·苏轼《石钟山记》-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组词】
咳唾、 咳逆、 咳珠吐玉、 咳血
4.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