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5:10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是一种生活在亚洲沿海的海豚,尤其在南部海域较为常见。它们以其独特的白色或粉红色皮肤和圆润的背鳍而闻名。中华白海豚是的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稀有性和生态价值而受到特别关注。
中华白海豚的学名Sousa chinensis中,“Sousa”源自19世纪英国海军军官和博物学家霍雷肖·霍尔(Sir Samuel Halliday Japp DSO)的姓氏,而“chinensis”意为“**的”。这一命名反映了该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
在**,中华白海豚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出现在民间艺术和传统故事中。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强。
中华白海豚给人以温柔、纯洁和神秘的联想。它们的存在提醒人们关注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提及中华白海豚可能会引发对海洋保护话题的讨论,或者在旅游中特意寻找观赏这一珍稀动物的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 中华白海豚翩翩起舞, 粉红的身躯映衬着蓝天, 诉说着海洋的温柔与宁静。
观看中华白海豚的视频或图片,可以感受到它们的优雅和海洋的壮丽。听觉上,海豚的叫声清脆悦耳,给人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海豚(如亚马逊河豚)也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但中华白海豚因其在**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而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白海豚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种珍稀的海洋生物,也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期望和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增强生态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华】
3.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
4.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5.
【豚】
(会意。小篆作字形从彖省。彖(shǐ),猪。从手(又)持肉,用于祭祀。本义:小猪,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豚,小豕也。 、 《方言八》-猪其子谓之豚。 、 《易·中孚》-豚鱼吉。 、 《礼记·曲礼》-豚曰腯肥。 、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 、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组词】
豚子、 豚犬、 豚鱼、 豚犊
1. 【中华】 豚犊
2. 【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