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3:13
“南鹞北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南方的鹞和北方的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点,比喻人的性格刚烈、果断,或者形容人的行为严厉、不容情面。
在文学作品中,“南鹞北鹰”常用来形容那些性格刚强、行事果断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待事情非常严格,不留情面。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领导者的管理风格或个人的性格特质。
“南鹞北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动物特性的观察和比喻。鹞和鹰都是猛禽,具有强烈的捕食本能和领地意识,因此被用来比喻人的某些性格特点。
在**文化中,猛禽如鹞和鹰常被视为力量和权威的象征。因此,“南鹞北鹰”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正面评价,尤其是在强调领导力和决断力的情况下。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尊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能够果断做出决策的人物。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的管理风格就像“南鹞北鹰”,虽然严格,但也促使团队成员不断进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南鹞北鹰,翱翔天际,不畏风雨,只为那一瞬的辉煌。”
想象一只鹞和一只鹰在天空中翱翔,它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矫健。这种画面可以与激昂的音乐相结合,增强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tough as nails”,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坚强和坚定,但这个表达没有“南鹞北鹰”那样具体的动物形象和文化内涵。
“南鹞北鹰”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人对性格和行为的评价标准。在学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它,以及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晋武帝时期,御史大夫崔洪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以敢于直言为著称,曾经多次直言进谏晋武帝,受到武帝的重用。朝中很多大臣都十分怕他,评论他是:“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鹞】
雀鹰的俗称。古名“鹬子”、“笼脱”,今通称“鹞鹰”、鹞子 。形体像鹰而比鹰小,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
【组词】
鹞坊、 鹞琴、 鹞雏
鹰科,鹞属各种鸟的通称
【组词】
白尾鹞、 鹊鹞、 白头鹞
3.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4.
【鹰】
(形声。从鸟。本义:鹰属的各种鸟) 同本义 许多白天活动的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亚目(Falcones)猛禽,是鹰科(Accipitridae)部分种类鸟的通称,一般指鹰属各种鸟。
【引证】
唐·白居易《放鹰》-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组词】
鹰鸷、 鹰人、 鹰师、 鹰架、 鹰拿燕雀、 鹰觑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