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4:43
“书报”是一个复合词,由“书”和“报”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书籍和报纸,通常用来泛指印刷出版物,包括各种书籍、杂志、报纸等。
在文学语境中,“书报”可能被用来形容知识的源泉或文化的载体,如“书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我每天都会阅读书报”,指的是日常的阅读*惯。在专业领域,如图书馆学或出版业,“书报”可能特指图书馆或书店中的印刷资料。
“书报”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书”和“报”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和在线新闻的出现,“书报”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书报”常常与学和知识联系在一起,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背景中,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纸质书报的消费有所减少,但它们仍然在某些场合(如图书馆、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许多人来说,“书报”可能唤起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怀旧情感。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阅读时光和沉浸在文字世界中的愉悦。
个人经历中,书报可能是童年时父母给予的教育资源,或是成年后自我提升的工具。例如,小时候父母会定期带我去书店购买书报,这成为了我学*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诗歌中,可以将“书报”融入对知识的赞美:
书报如海,知识无涯, 每一页都是探索的起点。 文字跳跃,思想飞翔,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永不停航。
视觉上,“书报”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架、翻动的书页或是报纸的折叠声。听觉上,可能是图书馆的安静或是翻阅报纸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书报”可以对应为“books and newspapers”,但其使用和文化意义可能因国家而异。例如,在美国,报纸的阅读*惯可能与欧洲国家有所不同。
“书报”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传统的阅读材料,也反映了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文化的传承。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书报”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纸质书报的使用可能减少,但它们在文化和教育中的地位依然重要。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