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31:19
未来主义(Futurism)是一种艺术和文化,起源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旨在通过艺术表达对现代技术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未来主义者强调速度、、机械和技术的美学价值,反对传统艺术和文化形式。
未来主义一词起源于意大利语“Futurismo”,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1909年首次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主义的概念扩展到艺术、文学、音乐和建筑等多个领域,但其核心理念——对未来的乐观和对技术的赞美——始终保持不变。
未来主义**在20世纪初的欧洲,特别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意大利,具有重要影响。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技进步的兴奋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未来主义带给人们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创新的渴望。它激发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技术可能性的探索。
在个人生活中,未来主义可能体现在对新技术的积极采纳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规划上。例如,一个热衷于智能家居技术的人可能会被视为未来主义者。
诗歌:
在未来的城市中,
高楼如林,光影交错,
机器的轰鸣,
是新时代的赞歌。
未来主义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流线型的设计、动态的线条和 futurist 音乐中的机械节奏。
在不同文化中,未来主义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亚洲文化中,未来主义可能与科技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与艺术和文学创新联系在一起。
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不仅反映了20世纪初的社会和技术变革,也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和创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未来主义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社会的脉搏,并激发我们对未来的创造性思考。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