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21:43
松软:形容物体质地柔软,容易变形,不硬实。通常用来描述食物(如面包、蛋糕)、织物(如棉花、羽绒)或土壤等物质的特性。
松软一词由“松”和“软”两个字组成,“松”指不紧密,“软”指不硬。在古代汉语中,“松”已有不紧密的含义,而“软”则指柔软。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物体质地的词汇。
在东方文化中,松软常与舒适、放松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如“松软的床铺”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生活。
松软一词常带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如松软的沙发让人想要躺下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松软的枕头和床垫能提供良好的睡眠体验,有助于缓解疲劳。
诗歌: 松软的云朵,飘过蓝天, 轻柔的触感,抚慰心田。
视觉:想象一片松软的棉花田,白色的棉花如同云朵般松软。 听觉:想象踩在松软的雪地上,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在英语中,“松软”可以对应为“soft”和“fluffy”,前者强调柔软,后者强调蓬松。
松软一词在描述物体质地时非常实用,能够传达出温暖、舒适的感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准确使用这类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感染力。
1.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松,松木也。 、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 、 《诗·小雅·斯干》-如松茂矣。 、 《搜神记·干将莫邪》-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发乱;乱发貌。
【引证】
唐·陆龟蒙《自怜赋》-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
2.
【软】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引证】
《玉篇》-軟,柔也。 、 《广韵》-軟,俗輭字。 、 《广韵》-輭,柔也。 、 唐·王建《宫词》-步步金阶上软舆。 、 《红楼梦》-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
【组词】
软壁、 软片、 软柔柔、 软设设、 软性、 绵软、 松软、 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