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7:52
宴客:指设宴款待客人,是一种社交活动,通常是为了庆祝某个特殊场合,如婚礼、生日、节日或达成某个重要成就。
宴客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宴”指宴会,“客”指客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宴客的形式和意义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宴客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尊重。宴客也常常与传统节日和重要相关联,如春节、中秋节、婚礼等。
宴客往往给人带来温馨、欢乐和团结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家庭团聚、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分享美食和故事的乐趣。
在我的生活中,宴客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例如,去年春节,我邀请了几位好友来家里共进晚餐,我们一起做饭、聊天,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在诗歌中,宴客可以被描绘为一种美好的象征:
月光下,宴客声,
笑语盈盈,酒香浓。
友谊长,情谊深,
共度良宵,乐无穷。
宴客的场景往往让人联想到温馨的灯光、丰盛的餐桌和欢快的交谈声。可以通过观看家庭聚会的照片或视频,或者聆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宴客的形式和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宴客可能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轻松的氛围,而在东方文化中,宴客可能更注重礼仪和传统。
宴客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社交礼仪,还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1.
【宴】
(形声。从宀(mián),妟(yàn)声。“宀”表示房屋,“妟”是“安”意思,也有表意作用。本义:请人吃饭喝酒,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当为宴飨正字,亦作醼,作讌。-宴,安也。 、 《易·需》。郑注:“宴,享宴也。”-君子以饮食宴乐。 、 《汉书·陈汤传》引诗六月-吉甫宴喜。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宾客大宴。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宴。 、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添酒回灯重开宴。
【组词】
宴犒、 宴赏、 宴饯、 宴好、 宴衍、 宴位、 宴笑、 宴娱、 宴饫;宴歌、 宴聚
2.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