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3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31:34
澄心涤虑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澄心”和“涤虑”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净化心灵来清除杂念。其中,“澄心”指的是使心灵清澈、纯净,“涤虑”则是指洗涤、清除心中的烦恼和杂念。整体上,这个成语强调通过内心的净化和放松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宁静和清明。
在文学作品中,澄心涤虑 常用来描述人物通过冥想、静修或其他精神活动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清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心理健康、冥想或精神修养时,它是一个恰当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精神修炼方法或效果。
澄心涤虑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思想,特别是在**和道教中,净化心灵是一个重要的修炼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成为描述精神修养和内心平和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澄心涤虑** 与追求内心平和、精神修养的传统价值观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精神福祉的重视,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联想到清晨的宁静、山间的清风或是深海的平静。它提醒我在忙碌和压力中寻找内心的平和。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在面对重大决策时使用冥想和静心来澄心涤虑,帮助我更清晰地思考和做出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澄心涤虑,静水流深, 心随风动,梦随云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宁静的湖泊,清澈见底,周围是静谧的森林。音乐上,可以选择轻柔的钢琴曲或自然声音,如流水声,来增强这种宁静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r one's mind”或“medit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内心的净化和平静。
澄心涤虑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精神状态,也提供了一种实现这种状态的方法。在现代生活中,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吾曹,听劝化,休生懈怠,道念坚牢。在澄心涤虑,勿犯天条。
1. 【澄】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涤】
(形声。从水,条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涤,洒也。 、 《仪礼·大射仪》-射人宿视涤。 、 《礼记·曲礼》-水曰清涤。 、 《周礼·太宰》-及执事,视涤濯。
【组词】
涤篆、 涤濯、 涤耳
4.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