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43:23
“寡妇脸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寡妇的面容或表情。基本含义通常是指一种显得忧郁、悲伤或缺乏生气的面容,这种表情常常与寡妇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寡妇在传统社会中往往被视为不幸和悲伤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寡妇脸子”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或生活状态,强调其孤独和悲伤。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表情显得忧郁或不开心。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心理学或社会学相关的主题时。
“寡妇脸子”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寡妇”和“脸子”两个词组成。在历史上,寡妇在社会中往往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偏见,因此“寡妇脸子”这个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寡妇的一种刻板印象。
在**传统文化中,寡妇往往被视为不幸的象征,因此“寡妇脸子”这个词汇也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在现代社会,随着对性别平等的重视,这种刻板印象正在逐渐改变。
“寡妇脸子”这个词汇往往让人联想到悲伤和孤独,给人带来一种沉重和忧郁的情感反应。在表达时,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强调某种不幸或悲伤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寡妇脸子”这个词汇,除非是在描述某个人的表情或状态时。例如,如果一个朋友因为失去亲人而显得非常悲伤,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他的表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她的脸,如秋叶般凋零,
寡妇脸子,映照着无尽的哀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面容憔悴、眼神空洞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往往与“寡妇脸子”这个词汇联系在一起。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sad face”或“melancholy expression”来形容类似的面容。
“寡妇脸子”这个词汇在描述悲伤和忧郁的面容时非常有用,但它也带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色彩。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种带有刻板印象的词汇,而是更加客观和尊重地描述人的表情和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词汇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是非常重要的。
1.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3.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