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5:40
词汇“切鈇之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切鈇之疑”字面意思是指对切割金属(鈇)的行为产生怀疑。这个成语比喻对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或正确性产生怀疑,特别是在面对权威或专家的判断时。
“切鈇之疑”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原指对工匠切割金属的技术产生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对任何事物的怀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传统是一种美德。因此,“切鈇之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人对权威的挑战,这在古代社会中是比较罕见的。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批判性和探索性的感觉,它鼓励人们不盲目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遇到需要对现有理论进行质疑的情况,这时“切鈇之疑”的精神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将“切鈇之疑”用来形容对传统爱情观的质疑,如:“在爱的河流中,我切鈇之疑,寻找真挚的情感。”
想象一个古代工匠在切割金属时,旁观者对其技艺的怀疑表情,这种场景可以引发对权威和传统的反思。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questioning the status quo”(质疑现状),强调对现有秩序的挑战。
“切鈇之疑”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鼓励人们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权威。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对于推动科学、文化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身自贻于吏议,虽丹书幸免,宁无窃鈇之疑?而白简仍裁,终有吹齑之戒。
1.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2.
【鈇】
铡刀,用以切草。古代也用为斩人的刑具。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
斧头。
【引证】
《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