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52:24
主观臆断:这个词指的是在没有充分证据或不考虑客观事实的情况下,仅凭个人主观意愿或偏见做出判断或结论。它强调了判断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这种判断可能是不公正或不准确的。
“主观臆断”由“主观”和“臆断”两个词组成。“主观”源自拉丁语“subjective”,指个人的内心体验;“臆断”则指未经充分验证的判断。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词结合,强调了判断的主观性和非理性。
在强调科学和理性的现代社会,“主观臆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基于事实的决策或判断,反映了社会对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追求。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偏见和错误。它提醒我们在做判断时要尽可能客观和理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基于主观臆断做出决策,这可能导致误解或冲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加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主观臆断的迷雾中,真理的光芒何其微弱。”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迷雾中,试图做出判断,但四周都是模糊不清的景象。这可以形象地代表“主观臆断”的情境。
在英语中,“subjective judgment”或“arbitrary decision”可以对应“主观臆断”,都强调了判断的主观性和非理性。
“主观臆断”是一个提醒我们保持客观和理性的重要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避免误解和冲突。
凭个人的~是行不通的。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
3.
【臆】
(形声。从肉,意声。又作“肊”。本义:胸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臆,胸骨也。
4.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