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5:47
词汇“延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延祀”进行深入分析:
“延祀”的字面意思是延长祭祀的时间或次数。其中,“延”意为延长,“祀”意为祭祀。在古代,祭祀是国家或家族的重要活动,延祀可能意味着对祖先或神灵的特别尊敬或祈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左传》等,可能会出现“延祀”一词,用以描述对祖先或神灵的尊敬和祈求。在口语或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历史学、**学等专业领域,可能会提及。
“延祀”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主要集中在古代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涉及到家族、国家的秩序和稳定。延祀可能意味着对祖先或神灵的特别尊敬,也可能是一种祈求丰收、平安的仪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延祀”可能带有一种古朴、庄重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尊敬祖先的传统。
由于“延祀”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几乎不会用到。但在学*古代文化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延祀”来营造一种古朴、庄重的氛围,例如:“古庙钟声悠,延祀祈福长。”
结合古代祭祀的场景,可以想象到庙宇、香烟、钟声等视觉和听觉元素,这些都与“延祀”有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延长**仪式或祭祀活动的词汇,但由于文化差异,具体的词汇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延祀”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在学*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信仰。
1.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
2.
【祀】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祀,祭无已也。 、 、 、 《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五祀。 、 《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以雷鼓鼓神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