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7:21
词汇“宪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宪简”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宪法的简明版本”或“简化的宪法”。在这里,“宪”指的是宪法,而“简”则表示简明、简化。
由于“宪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可能会提到“宪简”来指代一种简化的宪法文本,旨在让普通公民更容易理解和接触到宪法的基本内容。
由于“宪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宪法”和“简明”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为了提高公民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版简化的宪法文本,这种文本可能被称为“宪简”。
“宪简”可能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因为它与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可能不会直接接触到“宪简”这一词汇,除非他们参与了相关的法律普及活动或学习。
在创作中,可以将“宪简”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法律的普及和民主的进步。
由于“宪简”与宪法相关,可能会联想到正式的文件、法律书籍或法庭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指代简化的宪法文本,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宪简”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法律普及和民主教育的需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专业素养。
1.
【宪】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宪,敏也。 、 《周书·谥法》-博闻多能曰宪。
2.
【简】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引证】
《诗·小雅·出车》-畏此简书。 、 《礼记·王制》。注:“策书也。”-执简记。 、 《考工记·弓人》-小简而长。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
【组词】
简素、 简书、 简札、 简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