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6:51
熏莸不同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熏香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里”。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好人坏人不能共处,或者好事物与坏事物不能混为一谈。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人物性格或行为的鲜明对比。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认为其与周围环境或人群格格不入。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道德标准或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同义词:水火不容、格格不入 反义词: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是以苦李之实,熏莸不同器也。”原意是指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后来引申为比喻好人和坏人不能共处。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和品行的纯洁性,反映了社会对于正直和诚信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端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符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让人联想到黑白分明、是非分明的情境。它强调了道德的清晰界限,给人以正义感和道德上的坚定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与自己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或事,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熏莸不同器,黑白自分明,世间万象,皆有其位。”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一边是盛开的鲜花,一边是腐烂的果实,形成鲜明对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古典与摇滚的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il and water don't mix”,用来比喻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无法融合。
熏莸不同器 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道德和品行的对比,强调了社会对于正直和诚信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清淆本殊源。
1. 【熏】
2.
【莸】
莸属(Caryopteris)植物的泛称
【组词】
三花莸、 蒙古莸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同】 ——见“胡同”hútòng。
5.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