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0:46
“东昏”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从字面上理解,“东”通常指东方,而“昏”则意味着昏暗、模糊或失去意识。因此,“东昏”可以理解为东方变得昏暗或模糊不清的状态。
由于“东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没有特定的使用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东昏”,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氛围或场景,比如描述一个地方在特定时间(如黄昏)的东方天空变得昏暗。
由于“东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东”和“昏”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或氛围。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东昏”可能没有特别的意义或影响。它更多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用来传达一种视觉或情感上的感受。
“东昏”可能给人一种宁静、沉思或忧郁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黄昏时分的宁静,或是某种未知的、神秘的氛围。
由于“东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东昏”来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
东昏的夜,星辰隐匿,
寂静的海,波涛无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黄昏时东方天空逐渐变暗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缓慢的旋律,来增强“东昏”带来的宁静感。
由于“东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东昏”作为一个描述性的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传达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