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2:02
浮上水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物从原本不显眼或不为人知的状态变得显眼或为人所知。字面意思是指物体从水下浮到水面,引申为某人或某事物从幕后走到台前,或从不被关注到受到关注。
“浮上水”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即物体从水下浮到水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比喻意义,特别是在描述人物或**从不为人知到为人所知的过程中。
在**文化中,水常常象征着变化和流动,因此“浮上水”这个词汇也隐含了一种从隐匿到显露的转变。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述那些原本不被重视或忽视的人或事物突然受到关注的情况。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因为它通常与成功和认可相关联。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通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见证过一个小团队因为一个创新项目而浮上水,最终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和奖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他如一叶扁舟,终于浮上水,映照着智慧的光芒。”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潜水员从深海中浮上水面,阳光照在他的身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水波的声音和呼吸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me to the surface”或“emerge”,它们也有从隐匿到显露的含义。
“浮上水”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比喻,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过程,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那些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变,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