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03
“塞井焚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填塞水井,焚烧房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彻底破坏或断绝后路的行为,通常带有极端和决绝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塞井焚舍”常用来描绘战争或冲突中的极端行为,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就有“塞井夷灶”的记载,形容军队在撤退时破坏水源和炊具,以示决不回头的决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比喻或故事来传达类似的意思。
“塞井焚舍”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后来在《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也有所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塞井焚舍”体现了战争中的极端策略和决绝态度。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可能被视为极端和不理智,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企业重组或个人重大决策时,仍可能被用来形容彻底改变现状的决心。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决绝和悲壮的感觉,联想到战争中的残酷和无奈。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引发对极端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改变和重生的复杂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重大决策或改变时,可以用来形容彻底和决绝的态度。例如,一个人为了追求新的职业道路,可能会决定“塞井焚舍”,放弃现有的稳定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塞井焚舍,断绝旧梦, 烈火中重生,新世界启程。”
想象一幅画面:战火纷飞,士兵们填塞水井,焚烧房屋,背景音乐是悲壮的交响乐,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决绝和牺牲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 one's bridges”,意思是断绝后路,不再回头。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很常见,用来形容彻底改变或放弃过去的行为。
“塞井焚舍”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传达的决绝和彻底改变的意义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了解这个成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并在必要时恰当地使用它。
[林子]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
1.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
2.
【井】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同本义。
【引证】
《易·井》-改邑不改井。 、 《易·杂卦》传-井道。 、 《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宿息井树。 、 《周礼·官人》-为其井匽。 、 韩愈《原道》-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组词】
井池、 井鱼、 井养、 井华、 井干
3.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4.
【舍】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舍,市居曰舍。 、 《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天子赐舍。 、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组词】
旅舍、 舍馆、 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