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6:3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6:38:57
泄漏:指液体、气体或其他物质从封闭的容器或系统中意外地流出或逸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可能暗示着安全事故、信息泄露或资源浪费。
“泄漏”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指的是水的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气体和其他物质的意外流出。
在现代社会,信息泄漏尤其受到关注,因为它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国家安全。因此,“泄漏”常常与法律责任和道德问题相关联。
“泄漏”通常引起负面情感,如担忧、恐慌或愤怒,因为它可能预示着损失、危险或不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需要处理水管泄漏或防止敏感信息泄漏的情况。例如,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水损害,或确保工作中的敏感讨论不被外界知晓。
在诗歌中,“泄漏”可以用来形容情感的突然爆发:
心中的秘密,如夜幕下的星光, 不经意间,泄漏了它的光芒。
在不同语言中,“泄漏”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通常相似。例如,英语中的“leak”和法语中的“fuite”都指物质的意外流出。
“泄漏”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现象,还涉及信息和情感的传递。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细微差别和用法,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1.
【泄】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引证】
《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运物之泄也。 、 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穷岫泄云。 、 《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宗气泄也。 、 《淮南子·本经》-精泄于目。 、 《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 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蓄泄数千载。
【组词】
泄宣、 泄冤、 泄写
2.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