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8:06
徒託空言(tú tún kōng yá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是空洞地说,没有实际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语与行动之间的脱节,指出某人或某团体只是口头承诺或发表言论,却没有付诸实践或取得实际成果。
在文学作品中,徒託空言常用来批评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或团体,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承诺不可靠或不值得信赖。在专业领域,如政治、管理等,这个成语用来批评政策或计划的实施不力。
徒託空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强调言语与行动的脱节。
在文化中,徒託空言**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言必信,行必果”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普遍认为言行一致是诚信和责任感的体现。因此,这个成语在批评不诚信行为时经常被使用。
徒託空言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失望、不信任和批评。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提醒人们在评价他人时要注重实际行动而非空洞的承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承诺很多但实际行动很少的人。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就会想到徒託空言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更加注重他人的实际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徒託空言融入到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中: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
徒託空言四处飘荡,
真正的行动,
却如晨露般稀少。
徒託空言这个词汇可以联想到空洞的回声,或者是一张空白的纸,象征着没有实质内容的言语。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演讲者在空无一人的大厅中独自演讲,强调其言论的空洞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empty promises”或“all talk and no action”,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即言语没有实际行动的支持。
徒託空言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语与行动的一致性,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注重实际行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不诚信行为的批评。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这一点。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讬】 (託)。 ④~⑦。 同: 托
3.
【空】
使之困穷。
【引证】
《诗·小雅·节南山》-不宜空我师。 、 《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组词】
空乏、 空竭、 空匮
腾让出来。
【引证】
鲁迅《彷徨·离婚》-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
【组词】
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