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6:20
“变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在农业或工业生产中,劳动者之间相互交换工作或劳动时间的行为。这种做法通常是为了平衡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工作量,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如农忙季节)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业社会中,“变工”是一种常见的互助方式,特别是在农忙时期,家庭之间会相互帮助,交换劳动力,以确保所有农田都能及时耕作。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描述中,或者在讨论劳动组织和生产效率的学术文献中。
“变工”这个词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讨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时仍会被提及。
在**农村,变工体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和社区凝聚力。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信任。
提到“变工”,我联想到的是一幅和谐的田园景象,人们相互帮助,共同劳作,这种场景带有一种朴素和温馨的情感。
在我的家乡,农忙时节,邻里之间常常通过变工来互相帮助,这种传统至今仍被保留,让我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互助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变工”:
春风拂过金黄的麦田,
邻里间的变工声声不息,
汗水与笑声交织成最美的乐章,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共同编织生活的梦。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下,一群农民在田间忙碌,他们的笑声和劳动的节奏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劳动交换方式可能被称为“barter”(以物易物)或“cooperative work”(合作工作),但“变工”这个词具有鲜明的**特色。
通过对“变工”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词汇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劳动交换的词汇,更是一种社区精神和互助文化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做法可能不如以前普遍,但它所蕴含的互助和合作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和传承。
1.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