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6:30
“率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带领或引导一群人。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作为领导者或指挥者,带领一群人进行某种活动或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率众”常用来描绘英雄或领袖的形象,如“他率众起义,推翻了暴政”。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历史叙述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或组织管理中,“率众”用于描述领导者的行为。
同义词中,“领头”更侧重于带头作用,“带领”则更强调引导过程,“指挥”和“统帅”则更多用于军事或大型组织中。反义词则表达了被动或从属的角色。
“率”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带领、遵循的意思,“众”则指许多人。两者结合,形成了“率众”这一词汇,其含义在历史长河中基本保持一致,主要用于描述领导行为。
在**文化中,“率众”常与英雄主义、领导力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社会对领导者的期望,即能够带领群体达成目标,克服困难。
“率众”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勇敢、决断和领导力。它激励人们跟随有能力的领导者,共同实现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学校组织的户外拓展活动,我被选为小组长,需要率众完成一系列挑战。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率众”的责任和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率众”:
晨曦中,他率众前行,
脚步坚定,心怀希望。
山川见证,他们的誓言,
在风中,飘扬不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领导者站在高处,背后是广阔的天空,前方是一群准备出发的人们。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鼓舞和期待的感觉。
在英语中,“率众”可以对应为“lead a group”或“command a crow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带领一群人进行某项活动。
通过对“率众”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承载了文化和社会对领导者的期望。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个词,以准确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1.
【率】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捕鸟的丝网。本义:捕鸟的丝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象丝网上下其竿柄也。-率,捕鸟毕也。
2.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