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6:26
“不可揆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事物复杂到无法用常规方法来衡量或理解。基本含义是指某些事物或情况非常复杂、深奥,以至于无法用常规的思维或方法来理解和处理。
在文学作品中,“不可揆度”常用来形容深奥的哲理、复杂的人性或难以捉摸的自然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或复杂系统科学中,它可能会被用来描述那些难以用简单模型或理论来解释的现象。
“不可揆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揆度”意为衡量、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关,强调事物的自然性和不可人为干预的复杂性。在现代社会,它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超出常规认知范围的现象或问题。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场景。它也可能引发一种敬畏感,对那些无法完全理解的事物保持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复杂的情感状态。例如,面对一个棘手的项目,我可能会说:“这个项目的复杂性真是不可揆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的轨迹,不可揆度,如同你眼中的秘密。”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迷雾笼罩的山谷或深邃的星空。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深沉的低音或神秘的音乐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comprehensible”或“beyond measur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与“不可揆度”有所不同。
“不可揆度”这个词汇在描述复杂、深奥的事物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揆】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揆,度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 《易·系辞》-初率其辞而揆其方。 、 《国语·周语》-南北之揆七同也。
4.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