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7:02
劲拔(jìng bá)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力量强劲且挺拔。它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人的姿态、动作或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坚强、有力和不屈不挠的特质。
在文学作品中,劲拔常用来形容树木、山峰等自然景观的雄伟和挺拔,如“劲拔的松树”。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行为,如“他站得劲拔”,表示一个人站得笔直有力。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武术,劲拔可以用来形容**员或武术家的动作有力而标准。
同义词:挺拔、雄伟、坚强、有力 反义词:柔弱、弯曲、无力、颓废
劲拔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劲”(力量、强度)和“拔”(挺拔、突出)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字常分别使用,组合成“劲拔”后,强调了力量与挺拔的结合。
在文化中,劲拔**常与坚韧不拔、刚毅不屈的精神相联系,如松树常被用来象征这种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
劲拔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强、不屈和力量。它激发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劲拔来形容一位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标准和强动力的同事,他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总是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劲拔的松,风中不倒,心如铁,志如钢。”
劲拔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棵在风中挺立的松树,或是**员在赛场上的挺拔身姿。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激励人心的音乐或演讲。
在英语中,劲拔可以对应“robust and upright”或“strong and erect”,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传达的坚强和挺拔的意味是相似的。
劲拔是一个富有力量感和积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形态,也反映了内在的精神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
2.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