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9:17
可见度(Visibility)是指物体或景象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被观察到的程度。在物理学中,它通常与光的散射和吸收有关,影响因素包括雾、霾、烟尘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可见度也可以指某个事物在社会、经济或政治领域中的显著性或影响力。
“可见度”一词源自英语单词“visibility”,其词根与“visible”(可见的)相关。在语言演变中,它从描述物理现象扩展到描述社会现象,如品牌或个人的知名度。
在现代社会,可见度与个人或品牌的成功紧密相关。高可见度意味着更多的关注和机会,但也可能带来更多的批评和压力。
提到可见度,我联想到的是清晰与模糊的对比,以及在模糊中寻找清晰路径的挑战。它让我想到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方向的情感体验。
在旅行中,我曾遇到过因低可见度而导致的航班延误,这让我意识到可见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可见度”:
在雾的帷幕中,可见度降至最低,
心灵的眼睛,却在寻找光明。
结合图片,可见度低的场景如浓雾中的城市,给人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感觉。听觉上,雾笛的声音可以增强这种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如中文的“可见度”与英文的“visibility”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表达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
可见度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现象,也涉及社会和文化现象。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清晰与模糊。通过深入学习可见度,我更加意识到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1. 【可】
2.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
3.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