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8:34
处处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相同的字“处”组成,表示“每一个地方”或“到处”。字面意思是指在任何地方,无所不在。
处处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广泛,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强调某事物的普遍性或广泛分布,如:“春天来了,处处都是花的香气。” 在口语中,它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普遍存在,如:“他是个热心肠,处处帮助别人。” 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中,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广泛分布,如:“这种植物在山区处处可见。”
同义词:到处、各处、遍地、四处
反义词:一处、个别
处处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处”字重复构成,表示地点的广泛性。在古代汉语中,“处”已有“地方”的含义,重复使用强化了这种广泛分布的概念。
在中华文化中,处处 常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或人文景观的普遍性和丰富性,如“处处春光”、“处处风景”,反映了**人对和谐与美的追求。
处处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和美好的,因为它常与美丽、和谐的景象联系在一起。它让人联想到无处不在的幸福和满足。
在个人生活中,处处 可以用来描述旅行经历,如“我在欧洲旅行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魅力。”
诗歌: 春风拂面处处香, 花开满园处处芳。 人间美景处处有, 心随景动处处乡。
视觉: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处处都是野花和牛羊。 听觉:想象在森林中,处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唱。
在英语中,处处 可以对应为 "everywhere" 或 "all around",用法相似,都强调广泛性和无处不在。
处处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有效地传达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
2.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