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1:04
吹竹弹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吹奏竹制的乐器和弹奏丝弦的乐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音乐的演奏,尤其是指演奏技艺高超,音乐优美动听。
在文学作品中,吹竹弹丝 常用来描绘场景或表达情感,如在古诗词中描述宴会或庆典的欢乐气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音乐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古典音乐的演奏。
同义词:丝竹管弦、琴瑟和鸣 反义词:无声无息、寂静无声
吹竹弹丝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文化。竹和丝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乐器材料,竹制乐器如笛、箫,丝弦乐器如琴、瑟。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音乐的分类和欣赏。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吹竹弹丝**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音乐家的尊重和对音乐艺术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优雅。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雅集,以及他们在自然环境中享受音乐的情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古典音乐会上听到过吹竹弹丝 的演奏,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清风,吹竹弹丝,
琴声悠扬,穿越古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文人雅集的画面,乐师们在竹林中演奏,丝竹之声悠扬。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典音乐的旋律,如《高山流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aying the lute and flute”,但这种表达不如吹竹弹丝 那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吹竹弹丝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还承载了古代*人对音乐艺术的尊重和欣赏。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
~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
1.
【吹】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吹,嘘也。 、 《庄子·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组词】
吹火筒;吹火、 吹网、 吹吁
2.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引证】
《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 、 柳宗元《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世说新语·政事》-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组词】
竹笋汤、 竹夫人、 竹撞、 竹箨、 竹笥、 竹蓖、 竹笆、 竹皮、 竹母、 竹工、 竹匠、 竹席、 竹笪、 竹笠
3.
【弹】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弹,行丸也。 、 《左传》-[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组词】
弹力、 弹丸、 弹射、 弹金
4.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